Tuesday, April 6, 2010

为讲道把脉


每次讲完道,都有意犹未尽、不能释然的感觉,总觉得还是排徊在经文的外围,不能深刻地引领大家深入其境,让它那盛载着无穷尽的生命力,不被阻碍之下,继续滋养我们的生命。

预备讲章的过程,深刻地体会,上帝的道是难以「驯化」(untameable)的,常有暗晦不明、给人不安与困惑、难以一言以蔽之的困难。作为上帝的代言人,常有的诱惑是,急于安抚会众因对经文产生困惑而带来的不安情绪,而不去正视它的存在,随意地把它驯化下来,进而在不经意之间淡化了经文所带来的张力。被驯化下来的经文,是已被扭曲的信息。读经与研经的过程,必须容许,甚至尊重那些会带来困惑与难堪经文的存在,且不急于安顿自己不安的情绪,是作为上帝代言人一个基最本的守则。但,那并不是令人顺服的守则。

我们盛行的文化是掩饰黑暗、困难,避免负面的光景,以为人一生就是要不断抗衡它们的临在。但上帝却用困难的经文,祂的受苦日与复活,不断邀请我们坦率地住在黑暗、困难里,就在那紧缠着、未能消除的黑暗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新生命深深扎根之处;也在黑暗荒芜之地,新生命俨然赐下。当讲章可以不去理会经文晦涩艰难之处,它会从讲道沦落成一篇动听且麻醉人心的演说;当生命以高姿态去贬视紧缠的困难,他会过着一种很浪漫且不切实际的生活——全由谎言所堆砌而成的虚假。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穿凿附会的解读圣经与生命,我再一次与经文〔上帝,自己〕面对面。沿着荒芜、孤独的阡陌摸索、沉思,以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叹。在黑暗的尽头,祂未曾离去!祂还意犹未尽……

『每幅美丽图画的完成,也曾有过凌乱混沌的一刻。』

~陈天赐

王牧师

30.3.05

Saturday, April 3, 2010

凡俗


我们常以为,生命要常与属灵的事——崇拜、礼仪、事工、教堂等结合,生命才会成长与更新。事实是,我们的生命是在一些看起来并不属灵的真实情境中,所谓“家常日子”中渐渐成形的。就是在孩子不听话、夫妻常有摩擦、在困惑里,或顺利或坎坷,或单调或精神饱满,种种意想不到之中蕴含着神圣的光芒。

生命中有很多奇迹留驻或隐藏于生活不光采的角落之中,那怕是身体残缺、经济不景气、病弱、同事之间勾心斗角、朋友令我们失望等,正如救赎的神迹隐藏在:马槽、反叛、法律谋杀、言语暴力、宗教阴谋、荒谬、十字架之中。我们总以为一谈到宗教信仰,就要跟光鲜、明确、完美……紧扣在一起,自然而然地把缺憾、损失、凡俗等不光采的字眼排除在外。只要仔细读一篇福音书,作者用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专注在耶稣在世最后一周的事迹上。作者用缓慢的笔法,深刻地把与救赎似乎无关的故事详细记载——耶稣的沉默、羞辱、孤独、软弱、死亡,读起来跟神圣事物一点都沾不上边。

是不是只有复活、神迹超然的事才能说明神圣的事?才可以建构救赎,其他一切都不是?信仰是整全的,生命就不能被约化与切割,它也必是整全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任何一事可脱离神的创造与救赎性的作为。每一个生命和人类历史的每一部分都由神主动启动,也因此,人的生命每一个的际遇与经历都是神圣的、属灵与圣洁的。当从我们的凡俗世情中认定祂可以用各种生活的素材来建构我们的生命时,才能惊觉生命是如此深邃的。

复活节快乐!

王牧师

7.4.04

分担


我们都承认,简便的答案常是诱人的,特别是,当生命遭遇非常艰苦的处境时,耶稣的受苦日,似乎并没有为人类,从古至今所遭受一切的苦难,提供让人舒服的解答。因祂所遭受的患难重点,并不在给神学家、哲学家、牧师提供方便的答案或资料去进行辩论。

耶稣的受苦日说明了苦难是个奥秘,也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难题。它也说明了生命总有许多的伤痛与艰苦。但耶稣的复活日,是不是旨在说明,苦难与生命有了较清楚的轮廓?苦难与死亡将随着祂的复活而被终结了?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是,祂复活以后,向门徒展示的手和脚,并不是已痊愈的钉痕手脚,而是带着血痕的身躯。祂那双手曾触摸过麻疯病人、抚摸过伤患者、拥抱过被弃绝者;那双脚曾走过异邦人之地、也走过罪人的家里……

祂的复活并没有应许安稳无恙,而用自己伤痕累累的躯体指出:苦难在那里,祂也在那里。

同在,也同行

踉跄的足印

印入你稳当的手心

磨损的脚踝踏过

熟悉的荆丛和生疏的阡陌

祢把疼痛分成两份

小的给我,大的留给自己

昔日的血痕

~胡燕青《我在乎天长地久》

王牧师

24. 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