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5, 2013

王有仁牧師 新书 : 《墨痕》




王有仁牧師新书 《墨痕》 即将在2013农历新年出版
预订将获特优:全马来西亚免费邮寄
每本RM28/=
书的总页数为267

Public Bank4-547-5894-04
Account HolderJohn Ong Yu Jin and Sia Thay Ming

电邮银行收据和您的地址到
Email : 70nodnod@gmail.com

Sunday, October 28, 2012

藏匿



 以斯帖是一卷奇特的书,它没有上帝的名字(祂是藏匿在情节的背后)、上帝的作为(神迹奇事)、宗教礼仪、律法传统、宗教领袖代表人物等。难怪它的正典地位备受争议,Martin Luther 更认为它的意识形态过于“犹太化”,不应该把它归在正典之内(参Sandra Beth Berg,The Book Of Esther Motifs,Themes and Structure.11被引用)。不只如此,它的内容过于世俗化,如欢宴的记载不下20次,还有种族仇杀的血腥味弥漫于后半部的情节。

    虽是如此,它的奇特性正说明上帝启示心意的多样化与多元化。祂可以用直接的方式干预历史的进程;祂可以用神迹奇事显示明确的大能;祂一样可以用宗教礼仪来指出时间与空间的神圣性、乱中有序的意义;(祂同样可以不直接摆明自己在情节中的位置),在似暗非明的状态中,用隐匿的手法显示祂的作为。就像风筝那一根细细的线,虽不可见却深深影响风筝的起落。

    以斯帖记中,上帝没有直接干预情节的发展,可是有太多不能解释的巧合。为何在众美女中,亚哈随鲁王独爱以斯帖并选她为王后?(2:17)。其他美女同样用一年的时间打扮,用同样的美容品(2:12),为何其他美女都“落选”?为何那么巧,两位守门的太监,辟探和提列谋害 亚哈随鲁王的阴谋被末底改揭穿(2:21-22),还有太多的巧合贯穿在情节中,表面看是巧合,

   上帝岂不是在暗中,用巧合的方式让事情成就?

   上帝岂不是藏匿在我们生活经历之中,虽不可见却是在我们每一次的决定、每一次的处境,默默且坚实的牵引着我们。



  以斯帖记在神学上被指称很“离经叛道”的一卷书,因为它过于“世俗”,故事的情节是绕着(20个)宴会来运转与推展,没有神迹奇事,没有上帝的发言等。因此,它被归类为“类似历史的小说”(history-like novella.Carol M.Bechtel; 李炽昌,《生命言说与社群认同》.83)。

    如此归类的一个重大原因是,作者在叙事故事时,安排了太多的巧合与偶然性(contigency)。故事情节的推展常常出人意表,充斥着许多偶发性。例如,以斯帖被看中;末底改侦破谋杀国王的阴谋;国王的失眠,夜读史书,刚巧读到末底改救他一命的一段;正想赏赐末底改时,刚好哈曼走进来;要处死哈曼时,刚好有一个太监知道哈曼制了吊死末底改的木架,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是这些偶发的事件连串在一起,才导致犹太民族得拯救,免受仇人的杀害。最后(9-10章)以纪念此日子,称之为“普珥节”。“普珥”意为“求签”,本身带有“偶然性”的含义。(见Jon D.Levenson,Esther.p.18-19
    在第三章时,哈曼用掣签的方式以定下灭绝整个犹太民族的日期,表达一种在不能肯定的状态中定出肯定。作者用一连串偶发(不太确定)事件,加上上帝本身在情节中的缺席,目的是要精心营造一种不肯定的神学意义。Michael Fox对此论点作以下的论述(见Character and Ideology in the book of Esther.p.247

    作者如此作是为了带出一个信念,我们并不能完全肯定上帝如何在历史或个人身上工作。一个人得到奇妙拯救,仍不足证明上帝在引导事情的发展。即使发生灾难,也不足以证明祂不在其中。

    我们可能会对故事中的种种偶发事件,诠释成上帝隐藏的作为,那不完全错。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上帝常制造一些不能确定的生命际遇,以显示祂的作为不受我们的解读所限。也许,即使平凡的事也带有神迹的色彩。

Monday, January 3, 2011

延长的结局


押沙龙之死使大卫喝尽了每一滴的苦痛。过去许多的经历:死亡、眼泪、谋杀、失望、罪恶、出卖……对大卫都并不陌生,但没有一次比押沙龙的死更百感文集,更那么激烈的打击(撒下 1833194)。威胁国家安定的叛乱份子处决后,再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大卫又恢复了一国之君的身份(参撒下1920章)。叙事者会如何结束大卫的一生?会不会是以圆满做收场?

撒母耳记下的结束有点令人费解,也很「另类」。为何结束时记载大卫一项牵连重大的错误?(撒下24 125)为何不是以大团圆、歌功颂德,甚至大卫的未丰伟业作总结?事实上,叙事者结束的手法给人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他用了四章表面看起来没有关连的补篇(附录)经文(撒下2124章),把大卫生命的结局延长了。似乎在暗示轻易地总结大卫的一生,会否对于本身视生命欲罢不能的上帝,带来患得患失的遗憾?虽然位这乏善可陈的君王,经过一番的打击后,年老时还是乏善可陈、还是老样子。但上帝(叙事者)对这位「合神心意的王」还念念不忘,用平实、不避重就轻地用上了对大卫很不利的材料,再一次以多角度去投射一个立体的人性(撒下2124章),那是一个由罪恶(缺欠)与恩典交织而成的生命故事。上帝在大卫身上还有未了的心愿、祂还没有嫌弃他。如比不舍不弃、谴蜷不忘的恩情,怎不催促人深切反省生命的「刹那即永恒」的神圣与庄严。

随着叙事者缓慢从容的记述,带我们走过大卫生命中的每一个里程,在一些路段上要求我们停顿、徘徊、沉思;看见大卫,看见自已,看见真情夹杂且阴暗的人性,更看见上帝与大卫和我们共谴蜷的恩情。在延长的结局中,叙事者在大卫的人性际遇中,更进一步地揭示从内到外、透明地活在上帝面前的大卫。在试探、失败中却又如何在上帝恩情中站立、修补和献祭的大卫。

大卫未完的结局,所呈现的并不是像散乱的拼图碎片一样,而是因着上帝在看似无意义的经历碎片中,嵌上祂谴蜷的恩情,以在碎片中勾划出大卫一生的轮廓。

王牧师

20/12/2005

深情


大卫的生命无法一言敝之,也很难被归类与定型。他生命中极丰富多姿的历程,每一个片断都能进行深切的反省。也许是上帝要藉着大卫的生命,为现代趋于低俗苍白的生命泼上了丰姿的色彩,也唤醒我们对细腻事物感受的能力。的确,上帝从没放过大卫生命经历中每一细节,我们怎么可以对自己人性之中的跌宕起伏“快快地读过”?

大卫与儿子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将会如何收场?押沙龙的叛乱与夺位会不会成功?大卫逃离皇宫落难于旷野,会不会成为流亡皇帝?押沙龙叛乱之后,叙事者为读者留下以上的悬疑。悲剧是免不了的。可能约押果断结束押沙龙的性命(撒下181415)是逼不得已的作法。约押清楚地看见只要押沙龙还在,国家永不会稳妥。而且,他也很清楚,两父子之间干丝万缕的思怨情仇已无法了结了。大卫要有稳妥的王权,押沙尤必须被处决,这也难怪约押会违抗王的命令(撒下 185)。约押认为,大卫要保住王位与儿子的性命,是件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到底,押沙龙之死是好消息抑或坏消息?对国家整体的安稳,乃是好消息;对大卫王本身,也是好消息。但对作父亲的大卫而言,是极其坏的消息。当押沙龙的死讯传到大卫耳中时,他那肝肠寸断、痛彻心肺地哭泣,把多年的恨意化成了心碎的哀悼:「我儿押沙尤啊!我儿……」(撒下1833)。此时的大卫对丧亡儿子浓郁深沉的爱,以及关系间的郁结,长久的压抑,在一刻间完全崩溃。那一幕大卫浓烈的情感紧扣着每一个在场的人(包括叙事者与读者)。情节也僵住,容许大卫单独去诠释「爱的越深活得也痛」的事实;这是他最无奈也最真实的感受。

大卫的悲伤,除了呼喊儿子的名字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悲痛的程度可想而知。故事的结尾时,他险些忘了作王的责任(撒下1918)

原本是战事胜利的欢乐,大卫的哭号使百姓战胜的气氛,也变成悲哀,简直很扫兴。他这种“过分”的反应,的确对处在不稳定之中的国家会更加不利。按常理而言,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隐匿自己的感受,为大局的利益着想。但,他没有按常规、按大众的要求去活。他只容许自己生命里的爱与深情自由迸发,让自己真诚地接触自己。往那一刻,他的深情与上帝的深情在我们心中回肠荡气着。

王收师

15.12.05

政变


「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撒下1210),想必是大卫心头不断涌现的一句话。或许是出于被父亲不可宽恕的伤害,也许是久久未见父亲当众指定他为王储,也可能大卫背后有其他隐藏的仇敌等等因素,促成了押沙龙的叛变。这位儿子让大卫尝尽了许多苦头。是他促使了「刀剑」有了具体的『面目」。

押沙龙像以前一样处心积虑地,就像当初他为妹妹复仇一样。经过四年的筹划,当时机成熟时,便在群众中播下了引起纠纷的种子,并在民众之中「俘虏」了民心,间接的把父亲的威信与信誉蚀吞了(撒下15 16)。当群众的心逐渐被他操纵时,他竟厚颜无耻地在希伯伦自称为王(撒下1510)

大卫竟然很不在意地「容许」这一切叛变事件的发生。京城中出现那明目张胆的政变,他似乎还不知道儿子正在做什么,实在令人费解。他会不会还很自负的自觉自己在百姓中仍然保有优越的地位,自认为可以容忍他傲慢儿子虚荣的表演,而不会失控?或许,那句判语:「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又在刺透他的心,令他很瘫痪地失去了斗志。还是,他已领悟到「王位既是从上帝而来的礼物,它不可能被占为己有、也不会永久被拥有」的事实。

为了避免流血事件,大卫选择了被儿子篡位、被放逐到旷野(撒下1514)。当他的王位与王宫的荣华富贵被掠夺时,他剩下的似乎只有自己,但还有无论生死都效忠的朋友(撒下 151836)。或许,这些人的友情和勇气,乃是上帝继续喜悦大卫的一个明确的痕迹;也许,也是上帝不会拿走他王权的另一个记号。

我们活在以行为判断人好坏的世界,要求罪犯、欠债的、道德有缺失的,背着自己的恶果活下去。但是,此时的上帝又默默地揭示了思典的非理性、不公平的一面;大卫在什么都失去的当儿,忠诚的朋友犹如上帝的美善,像在暗夜中极夺眼的星星,夜愈浓愈无法减弱它们的光芒。

王牧师

08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