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0, 2009

故事

1985年逝世的意大利作家Italo Calvino曾说过:“人是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动物。”上帝爱用故事的形式来启示自己与生命,祂是以话语的形式来说故事,因为把话语放在一起就形成故事,因此话语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故事。


上帝爱用故事,因它是最能说明我们本身、我们的世界唯一合宜与合法的适当方式。故事基本性质不是描述、分析、解释与分类或定义,它充满想象力,有很多的可能性,富有创造力。生命也是如此,它不易操控,被衰减成没有连贯性的资料。它基本性质是让人去品味、深思、反刍、记忆、赞叹、敬畏。而圣经以外的世界,我们的学校与公司却教导我们以非故事性的角度看待生命:把人分类、分析与解释并解决问题,操纵人等。当生命不以故事的形式来诠释时,人就开始以别人能“做”什么来评估人,而不是看他“是”怎样的人来看待,人性就被磨灭殆尽。(The moment we begin to see others in terms of what they can do rather than who they are, we mutilate humanity; humanity was defaced一Eugene Peterson). 利亚与拉结若以故事性质来看待对方,相信很难让她们陷在无尽的纠纷与竞争之穴臼中。奈何,人就是缺少了那一份的耐心,没有那一份耐性相信神的行动在人以先,主动权一直都掌握在祂的手中,在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之前,祂已经一直努力地,带着救赎性的行动来完成我们与别人生命的故事。当我们不以故事的性质来看待自己与别人时,我们的生命是活在一个非常小的世界,又或者,我们习惯把自己当作一切事情的起点,而不深信神在人做什么之前,祂已率先行动,那么,我们的世界也会很小。

王牧师

11/06/2003


起点


Gilbert Highlet指出,“不论是谁读圣经,如果半小时过后并未感到困惑的话,可见他没有用心去读。”准确的阅读圣经而又有所领悟,是日光之下最艰难的任务,若再把它化为讲章,不知要耗尽多少的心力。痛苦的是,已经站在讲台上了,脑袋空白一片,不知有多惊险。这是我常有的经历。

我每星期一边学习转眼为耳的读经,一边翻查资料,有时让自己整个人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之中。在这过程之中不知有多困惑。神的话原本就不是文字,是声音。在互动关系中,讲者(上帝)主控整个过程,聆听者必须注意说话的人,而且或多或少任由祂摆布。阅读圣经似乎是相反的,主控权是落在读者身上,完全受读者摆布(要读还是不要读全由读者决定)。在准备讲章的过程,喧宾夺主的情形极容易发生;经文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资料,全由我摆布使用,我是主祂是客,立刻界线分明。当神的道化成文字后,我们就要学习转眼为耳的读经法,对我来说那是灾难性的困难,是一生的操练。那是回到起点的操练。

神的道并不是一大堆的资讯,也不是流言蜚语,神的道使事情发生,祂是一切的起点。我们只是初学者,每一天都必须回到起点,重新学习转眼为耳地回应神已经启动的一切,它不可能会达至完全的地步,因为生命的本质常常与技术、技巧扯不上关系。回到起点的意思是进入祂已启动的行动之中;回到起点是认定生命绝大部分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有什么做在我们身上。

“倘若去否定或避开这些被动的情况,就会活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主动的世界是小企业,被动的世界则是一个大宇宙。”(Gerald May)

讲道的过程永远就是一个起点。

Unless you return to square one and start over like children, you’re not even going to get a look at the kingdom. (The message)

王牧师

08/07/2003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颠覆



我们所处的世界只会教我们标榜自己、哗众取宠、夸大华而不实的东西、讲求快速。它不会教导我们要如何:耐心耕耘、回归纯朴、全神贯注细小的、注视与专注不可见的、居下、无为、清虚。

我们是活在上帝所创造与救赎的世界,祂用独特的方式——颠覆性的行动:视生命非待解决的问题,而是待发掘与开拓的奥秘;爱用第一言语(意为亲密与关系的语言 ),而非用第二语言(意为资讯语言)或第三语言(是动机的语言、驱使别人的语言)来完成人的生命;祂爱用死亡来诠释生命、用卑下来诠释荣耀、用无为来解释能力,祂全然是颠覆者。

牧师不可能不是一位颠覆者:在世俗速食文化影响下,教会爱到处“取经”,希望找到一帖教会增长与复兴的万灵丹;推陈出新的牧养模式、寻找“猛药”以催化信徒更新等等。牧师应在万事万物中,与会众一起同觅回归单纯的本质,在许多不可能的事物中,触摸天父的心意。教牧工作是投身所处的环境中——在一群会犯罪、悖逆,也做愚昧之事的罪人中,意识到神在其间工作,而有所回应,并对此心存敬裂;不把生命的存在缩减为可被管理、控制、修理或容易解释的框框里,而能在平凡的存在中,发现“平凡中的光辉”。

【生活不是我们一起用铁锤敲敲打打、动脑筋不断修理的东西;生活是一份深不可测的礼物。】- Gabriel Marcel

王牧师

20/05/2003


Thursday, October 15, 2009

Merlimau手记 (三)




平安!

早晨休息时间,一位小可爱露出天真的笑容在窗外问我:「校长,你在做什么?」「我在读书、写字。」我回答着。「你没有休息,不累吗?」我报以微笑。

有位年青人也问我:每天看书不累吗?当然累,但累得很开心。我每天用十几个小时往圣经与书堆里钻,有时领悟一丁点儿的亮光,让我的心情愉悦整个下午,甚至心血翻腾,久久不能平伏,也是常有的经验。有时用了几天的时间,资料都看过了,也祷告过了,还是一片空白。这时,只能让自己往很深的空茫下沉,心情自然很低落,那时,很想放弃与逃避。

我每天花大半的时间往书堆里钻是为了什么?得回的又是什么?得不回的又是什么?我还不敢用「刻苦钻研」来描写现在我所做的努力,还差太远。我现在努力乃因已经有其他人先努力过,我常以此来鼓励自己:好喜欢杨牧谷牧师的一句话:「我一生尊重讲台,对神圣对象永怀恭谨……我永不会不做充分准备就踏上讲台。」这样一份的坚持陪他走完一生。

著名报人Arthur Brisbane曾写过《如何当一名出色的记者》的指南,其中一段发人深省:Feed your mind as you feed your body, every day! Feed your body less, and your mind more,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newspaper man. A prizefighter can't fight on the beef steak he ate ten years ago. Newspaper man can't do good work on the thinking of twenty years ago. Read and think. Keep your mind open to new ideas.(大意:好记者博读群书好过暴食。职业拳手不能靠十年前吃牛扒打胜今日的对手;二十年前的思想救不了近火。多读多想。)

一位好的讲道者岂可用以前在神学院所读过的东西,就是那一套走完“江湖”?没有坚持努力吸收与开拓新的可能,很容易让讲道者沦落成走江湖的人。

是否已太久,我们对神圣对象已失去又恭又敬的态度?

王牧师

Friday, October 9, 2009

站立的土地公


在中国北方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位年较人,他的行为不检点,很喜欢偷东西。

有一天,当年轻人经过这村庄里的土地庙时,庙里的土地公竟然自动地站起来,好像对这年轻人很恭敬的样子。

村庄里有位有钱的大地主,正准备要将女儿嫁出去。挑来挑去,总是找不到条件很好的人选。许多才俊之士前来求亲,都被这位大地主给拒绝了。他心里想:那位年轻人虽然行为不检点,但土地公却对他那么尊敬,将来他一定会很出息的。

村里的人得知大地主准备将女儿嫁给那位坏年轻人时,不仅相当反对,而且不断地劝告大地主。但大地主对大家说到:“在我们村里,有哪一个人从土地庙前经过时,土地公会站起来的?”最终,大地主坚持把女儿嫁给那位年轻人。

年轻人娶了地主的女儿后,本性仍旧不改,还是喜欢去偷别人的东西。同样的,当他经过土地庙时,土地公还是会站起来。

地主觉得很奇怪,最后终于忍不住,跪问土地公是何缘故。土地公回答说:“如果我不站起来,鞋子岂不是早就被他偷走了!”

一个人如果不肯实事求是,只会盲目地以封闭的思考来判断事情,至终错误是会发生的。如果我们对上帝的信仰也出现类似的迷信成分,这岂不是表示我们缺少了反省的能力?祂不是我们以为应该是那样祂就应该是那样的一位神。

王牧师

10. 10. 02

Monday, October 5, 2009

婚姻的面目


平安!

连续参加两次有关婚姻讲座会,带来的是思想与心灵框框的扩充,也加深我对家庭事工的重视。父母是儿女透视或看见上帝的视窗,上帝的心意是要藉着父母亲的生命反映祂的形像。儿女在敬虔的父母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就孕育上帝的生命。因此全盘的基督教教育应从父母开始。

对我来说参加营会最大的受益不是增加教导别人的资讯,而是对自己有全新的看法,也增加认识自己状况的角度。三浦绫子曾如此描写:「人的一生有如在雪地里踏步,走的时候以为自己走得很正确,但回头一看,却留下两行歪歪抖斜的足印。」细味下去,在自己的婚姻生活岂能凭着那稚气的愚昧不去宽待自己。回首枕边的同行者,同样带着前尘往事的困顿与限制,岂能不产生极深的体谅与接纳?我愈来愈体会这一句话:『婚姻的面目很多,它可以说尽爱情的伟大与美丽,也可以彻底展露人性的脆弱与丑陋。婚姻的确是一趟的旅【情】,因为透过共同经历婚姻的四季,夫妻的感情会因为那份同路人的经验而加深。』——区祥江

「求主挪去那些阻碍我成长的东西,教导我接受祢所接纳的,并以它们来取代这些障碍:无止境的要求、需要、冲突和误会那些,甚至祢所爱的人。」 ~Evelyn Underhill


王牧师

24/05/2002

Saturday, October 3, 2009



在书房忙着准备主日讲章的传道人,伸手到坐椅旁的书架取一本书,这才想起那本书被随手搁在楼下。小女儿刚好在她的书房里玩耍,他唤了她,女儿欣然奔至,很高兴爸爸需要她效劳。他仔细说明那本书放置的地点。女儿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一眨眼功夫就抱着书蹬蹬地上楼来。

他一眼看出那本书并井他所要的,但仍不动声色的一手接过来,放在书桌上。看女儿那热切的脸,绽放灿烂的笑容,他一把接过她来,亲了一下,说:“谢谢你,小可爱。” 等她开心地离去,继续专注玩她的家家酒,他才悄悄下楼去取他所要的那本书。

我想,我会很有兴趣听这传道人讲道。——佚名

我也很有兴趣听这传道人讲道,因为在细雅的心灵里,他播下淡定舒坦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缺少了诚意与真情,一切将流于表面。

我们都活在许多的虚假里:政客口中报喜不报忧的官话、充斥的广告语、似真似假的假冒商品,我们都习以为常。虽是如此,在心底深处,我们还是渴望较真实的东西,它耐看、耐久,较易牵动心弦。我只怕自己每主日的讲道只流于无关痛痒的道理,只是填满整个崇拜程序其中一个环节。讲道若只是敷衍了事,那一定很假,只是在你们耳边制造噪音,听了等于没听。前任会督 Dennis Dutton 牧师曾提醒我们年轻的传道人:“准备讲章马虎,你骗得了你自己,但过不了听众那一关,他们不讲你,不等于你会继续对下去。”已长久烙在我心版上的一句话。

无论我们多么习惯虚假、活在假话里,真实(真理)从没有减少过它的光泽。我愿以一生的时间让神的道去酝酿真实生命的浓度,让每一次的倾注都是那么真实。

王牧师

25/10/02

Thursday, October 1, 2009

Merlimau手记 (二)



平安!

用大半天的时间读完杨牧谷牧师的著作——《做个有用人》。书中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我是否已过了期?所谓过了期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世界的信息听而不闻。若你收不到市场的信息,你就是过期的人。

2.你对周遭的人,还有信息吗?

3.没有了自己的言语。东抄西抄,把自己的独特性淹没了。

以上三个特征令我很不舒服,他们扰动了我的「安全区」 (comfort zone),逼使我不得不面对真实的情况。

那天晚上,几位年青人写鼓励的话(正面与负面的)给我,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抓住我的注意力:「你很酷(冷漠的意思),跟我们没有话题。」我非常喜欢每一句鼓励与批评的言语,每一句都很「到肉」的感觉。谢谢你们真诚的肯定与鼓励!它们都成为我自我反省的资料。但那一句话,是不是在告诉我,我已过了期?无论我在不在你们中间,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每次我在准备讲章的过程中,常会有惶恐不安的情绪陪伴我到讲台。神的道就已在那里,我只是把它发掘出来而已,用自己的言语传达出去,我的诠释对你们会不会「到肉」(切身或适切)的感觉?我只怕自己与你们抽离了,听不到你们给我的信息,不知道你们在人神相遇的过程中面对什么困难;没有了你们的信息,我所传的道还有解释的能力吗?这是我所担心的——我真怕自己已过期了。

更令我担心的是,我们的教会处在此时此地,还有什么信息可以给这一个社群的人,是否我们的存在与否没有人理会,也没有人关心?

王牧师

22/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