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5, 2010

僵局(二)


大卫与押沙龙之间前后五年欲断还连的矛盾关系,终于藉着大卫一个亲吻作为了结(撒下1433)。或许大卫当时所处的立场可能是介于政治压力和个人的感情之中,但,无论什么因素,押沙龙感受到的是:他被父亲拒绝了。终于在押沙龙主动地「争取」之下(撒下142832),才获得「君王」(留意“王就与押沙龙亲嘴”〈撒下1433下〉)的接纳与宽恕。父子之间复合的过程不知有多艰难,充满了代价苦楚。细读时,心头还会隐隐作痛。

前嫌是否已冰释,那还得待下回去揭晓了。但是,那极简短的描述,却意味深长。大卫与久已失落的儿子亲嘴,两个人之间没有对话,仅有的亲嘴又能化解什么呢?可能叙事者并不期望读者对俩父子的复合抱太大的期盼,以为罪恶的骨牌效应,终于在此被终止了。

叙事者并没有用很「家长式」的口吻或「说教式」的方式呈现罪性的破坏力,他只是让故事中的主角,在完整与没有、善与恶之间徘徊挣扎,在时而委协、时而委曲求存中作选择。就是做了错误选择,罪行的代价会「很忠心」地死死纠缠——罪的惩罚就是更多的罪。罪滋养罪,在大卫的家庭里再明显不过了:他玛的玷辱导致暗嫩被杀害,然后造成大卫心硬。大卫又用不可宽怒的心态来回应押沙龙的罪行。为了令押沙龙消失,大卫避开他。大卫因押沙龙的罪失去儿子暗嫩;大卫因为他自己的罪失去了儿子押沙尤。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以及大卫与押沙龙关系的僵化,此时大卫的生命已被罪恶改变了。

整段故事上帝虽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叙事者似乎没有忘了提醒读者,大卫与儿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显明祂在背后作护理的工作,因为参与这场戏剧的人都是自由远择自己的行动,但上帝的工作却藉此完成。

王牧师

21/11/200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