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8, 2010

被钉的神


人与动物不同之处是,在患难或恶劣环境中,动物只有「痛」,但不会有人的「痛苦」,就是这一点的差别,人世间才能呈现多姿多彩的故事。

受难节的故事说明了一位神,没有草率或轻轻忽忽地把痛苦打发掉,而是用自己最深、最悲哀的方式,走进患难深渊里头。祂并没有用自己的苦痛来「化解」人世间的悲苦,也没有用它来「解答」苦难神秘面纱的困惑,反而是以俯就的姿态全然正面的「活」在最悲凉的苦难中。祂在反抗人为的操纵和减轻苦痛的方法,但人以为只要有一套的方程式或咒语,就可以随心随意地把患难「解释掉」,或避免它的再临。这样的认识往往制造出许多具有优越感的神棍与江湖术士。

祂并不尝试寻找简化苦难或规避苦难的方法,从旧约到新约,祂从没有提出消除苦难的几年计划,那是很耐人寻味的事,也是值得我们一生去正视与体验的,而不是尝试去忽视、粉饰或企图走捷径绕过它。因为,受难节指出,当我们把痛苦当作是「问题」时,那是在贬抑人性,人性的尊严将无根基可建立。

当苦难愈来愈频密时,不是忙着预测耶稣几时再来,也不是坐在那儿空谈苦难对人的益处或提出一大堆的「如何」,如何提升苦难的承受力等等。受难节是要指出我们应当陪同受苦者,进入他的痛苦、忧伤,感受他的困惑,深入他的内心,跟他一起承担患难的荒谬,一起去撕下生活和痛苦之间的面纱——因生活和痛苦是分不开的。

王牧师

22. 3. 05

Saturday, March 27, 2010

生之张力


「生命中就是有好多的无奈与张力,有满足的同时更有遗憾不断接踵而来。生命的每一刻总有少许的哀愁,似乎没有纯粹快乐一事。每一微笑的背后,总有一滴眼泪。生命有一点一滴皆有死亡的一点一滴……」 (Henry Nouwen, Making All Things New,pg 51-53)或许以色列人一厢情愿地以为有了邻居长久所延用的君王制度,必然一劳永逸地解决现实生活中一切难题;或者弥补传统制度的不足,也许间接指出上帝的作为有许多不足,祂没有一劳永逸地解除生命各种难处与挣扎。

我们总指望上帝解决所有家庭问题、医治所有病痛、使枯燥的生活注入火花,并且终止头发变白、生皱纹、骨质疏松……生命中的许多无奈若把它诠释为上帝的缺席或祂的作为有待加添,此举只会引发信心的危机,甚至制造空间让偶像崇拜乘虚而入。令人不解的是,为何上帝容许此等「事物」与祂「对等并列」。例如科技:也一样可以扮演祂的角色,可以直接解答许多人生的问题,可以满足任何人的需要。就是不要那么狭隘地把祂与它分清界限。科技也是上帝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表达,但有几个人用科技的同时,会赞叹祂的大能并以感感恩回报?上帝容许生命中许多的张力,挣扎的产生,是很耐人寻味的。

我们常以为上帝的美善必然确保生命不会受伤害,免除任何生之挣扎,什么都顺顺利利。但现实的生活是:很多今天挣扎的问题,明天或后天还要挣扎。问题多过答案,有了答案也不尽你我之意。生命中布满了生之挣扎或难处并不表明祂的缺席,也不说明祂的作为有何不足之处。换另一个角度看看,或者这说明了祂的作为不被局限于你我的难处与挣扎,祂用迂回的方式,「以反为正」的手法,把我们一生中不断挣扎的事情创作出历久不衰的生命剧。

生命若少了生之张力,不知还有什么值得活下去的理由?有更多的难处与挣扎,才能逼使人去寻索生命精髓之处。在寻索的过程,才能警觉祂的恩慈与美善在生命困难之处迸发而出。

王牧师

8. 3. 05

Thursday, March 25, 2010

融合


刚去世的美国犹太裔女作家,Susan Sontag有句名言:「当你一表明你的立场时,冲突或张力就开始了」(大意)。当以色列人在撒上第8章表明了要立一位与列邦一样的王时,分明是要挑战上帝长久以来的君权,也明显是要制造冲突与纠纷。对以色列人来说,立王是一个全新的观念与全新的制度,上帝即刻的回应是,从信仰的角度去应对:「……他们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上87) 」虽是如此表达了祂的立场(可能那是祂当时即刻的感受,被弃绝的苦痛,一时回不过神来的回应)。但一切都太突然了,的确太新了!

在王国建立之初,叙事内容不会因着上帝表明立场后,而一面倒,反而是反映出互相冲突的观点。有的赞成立王,也有的反对;有坚持传统灵恩制的领导,也有支持像列国一样的君王制。撒母耳记的作者把这些不同政治理想和宗教理念的文献,并列存留下来【撒上812章;反对(撒上八章);赞同(撒上91016);反对(撒上101727);赞同(撒上十一章);反对(撒上十二章)】,为的是反映当时真正的情况。在转型期间,各种新旧观点和新旧制度同时存在、互相冲击、互相适应,也互相融合。各种立场表面看起来是不谐调,但对发展新故事的内容是不能或缺的。

这样的叙事技巧,一方面反映了上帝在管理历史的进程不是霸权式的,祂较喜欢「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收放自如式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祂作事的吊诡:「力量生于软弱;复起之先必有卑微;痛苦不仅是犯错的代价,也是灵性重生的基础;冲突是和谐的必经之途」(C.S.LewisMiracles,N.Y: Macmillan, 1974page 96)因此,祂总是给人选择的机会,只要选择权还在,人手所及之处,任何事都会变坏。只要人还在,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还会持续长时间陷于堕落的状态。虽是如此,祂就是有办法使用一些令我们极其不适的材料,作为塑造我们品格的工具。祂吊诡的作为,常指出祂珍惜我们的品格过于珍惜我们的安舒。上帝常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在坏事的残余之处,融合了祂的美善,以成就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结局。

王牧师

3. 3. 05

Sunday, March 21, 2010

消费


消费已成为一个文化已经没有人反对了。对现代人来说,「我购物故我在」已经成为自我肯定的格言。消费就是建构自我身份与自尊的途径,也是肯定与认识自己的方式。消费文化已成为我们生命的全部,也难怪每一次的节庆,都离不了消费,除了消费,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其他替代的方式来庆祝了。

在物质丰富底下以消费为主长大的一族,已经很难体会在物质匮乏底下生存的人那种种深邃与浓厚的回忆。记得儿时过年节前,都会参于做糕饼的事儿,那是年节前夕的礼仪,家家户户都是如此。那浓烈糕饼香味已成为儿时过年无法用金钱来换取的记忆了,到如今一直镂刻在心田里。

消费主义薰陶底下的生命必然与短暂的感觉认同。据当代社会学大师Zygmunt Bauman指出,「为了让消费者获得即时的满足感,商家不断压缩消费的时间,商品的寿命愈短愈好;消费的社会是教人学会遗忘,而不是记取。」(参《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页79)因着商品的转换快速,造成消费者的身份是浅薄、不长久的,感觉也瞬间即逝的不能持久。消费社会里,持守承诺似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学习耐性更是如此。现代人只要面对什么事就想自杀,会不会与缺乏等待的耐性有关?因为已习惯了速度及情感上即时的满足,一但遇到不能即时解决的困难或逆境,便缺少耐性去忍受,死亡成了即时的出路。当生命以消费为主而失去了自我超越的能耐、腐蚀了自我稳定的身份,也摧毁了长期委身的基础,生命还剩下什么?它永不可能为生命制造回忆,它只会把生命消耗净尽!

消费文化或许短暂的为一小撮人制造商机,但,长远来说,却对人类社群造成深远的福害。(写于除夕)

王牧师

8 .2.05

Friday, March 12, 2010

临在(二)


当约柜被非利士人掳掠,以利二儿子被杀,接看是以利的暴毙(详细资料参阅撒上四章)。他的儿妇不到产期产下一子,取名为以迦博(本意为没有荣耀,延伸意思为:上帝已不在)。作者借着一位不知名的产妇为儿子取了一个极悲剧性的名字以反映上帝同在的重要性。上帝的临在与否,等于生命的荣辱。「上帝的同在」是以色列人身份和生命经历的核心,失去上帝的临在,自然是以色列人最大的悲剧。上帝是如此细心地塑造以色列人。

上帝是如此这般地看重祂在以色列人之中的临在所带来深刻的影响,已在历代以色列人在各个领域优越的表现中反映出来。他们那民族优秀的品质跟上帝的临在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会有不同的诠释: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因此上帝造他们比别人聪明一点;他们历经太多苦难,因此塑造出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坚韧的品质。可能以上的因素有些关系,但是为何有些民族也经历很多苦难,也不见得他们很优秀?上帝不会那么偏心吧,给犹太人多一点「脑」?民族品质的优越,「脑」的因素不会占极重要的位置吧?

犹太人不只对美国历史文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对俄罗斯(以前叫苏联)的命运也写下辉煌的记录。过去数百年来,他们虽遭受各程度的迫害,但人才辈出。从革命领袖到文学、剧作家,从将军元帅到亿万富豪,都是犹太人。以下列出在各个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物名单:俄国氢弹和民主之父萨哈罗夫、俄国大诗人帕斯捷尔纳克、钢琴大师里赫特尔、戏剧大师梅耶荷德等等(参阅《亚洲周刊》30. 1. 05)

当上帝用祂的临在来塑造一个民族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重视生命丰富的内涵。犹太人在各个领域都优越,那的确是个奇迹。那是上帝在过去几千年来在他们祖先的生命中用祂的临在形塑而留下的痕迹。当一个民族或国家或教会,不从上帝的临在去开发生命的丰富性与深邃,他永远只会停留在做些很表面或狭隘的事情上。现今的教会(华人教会?)不重视神学研究(或各个领域的研究)或不重视研究的人才(看一看教会每年的预算案就有答案),还有浓厚商业化的计划,会不会我们都误信了一位神或误读圣经?知此下去,我们不会走的太远。(完结篇)

王牧师

16. 2. 05

Sunday, March 7, 2010

临在(一)

圣经里的希伯来文中并没有「同在」这个词(S. Terrien),但用了许多具体事物来表达,包括会幕(后来的圣殿)、神的面、约柜、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的话、祭司制度等等。总之,上帝的临在是旧约神学的核心,它根本就是上帝极重视的神学重心,为了让祂的百姓深刻体会祂临在的重要性,祂不惜任何代价,也不厌其烦的,用人可见又容易明白的记号,甚至容让自己处在许多险境之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撒上四章的事件,以色列人把约柜当着有神力,逼使上帝为他们务服,祂被摆弄了,神圣的临在被滥用了。

上帝的临在说明了祂对人一切存在的关怀与垂注,无论是多么不起眼的经历,多么琐碎与低微的事,祂都留意,祂也不轻易放过。只有祂清楚知道(但人却不知道),离了祂,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自成美好,也没有任何思想、感觉、真理、经验,可以靠自己而有意义。当人把祂模糊了以后,把自己庸俗化是自然而然的结果,祂也就愈抽离真实的生命。这就说明了为何祂从不间断在人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祂都确保在场,祂都「介入」。祂至终的心意是:不容许人随意嘲弄平淡的生活。

上帝的临在已提示了一种生活的态度,以「刹那即是永恒」的庄重态度去活着,要把每一分、每一个瞬间当着都是神圣、庄严的,因祂全情投入在我们不经修饰且粗糙的生命经

历中,并交融在一块,。祂就在那儿施行拯救、祝福与供应。在不经意之间,每个平凡生活的经历都已神圣化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占大部分的状况都是平淡的,我们若用不认真或粗疏的态度来对待祂的临在时,我们会活得很草率,甚至会很不尊重自己与别人的生命。(待续)

王牧师

2. 2.05

Saturday, March 6, 2010

上路


05年元旦的天空一片深沉阴郁,空气里荡漾着浓得化不开的苦涩与凄伤,似乎在为海啸中丧命的冤魂与活下来的灾民奏无数的挽歌。无论北风多么凄厉地吹拂着,也无法把人心中的灰黯苦涩吹散,反而冷飕飕的北风让人的心情更凝重。

虽然呈现在眼前的是灰暗一片,但也不尽然,祂的拯救无处不在:18个月大的哈萨克小男孩,在床褥上漂流7天奇迹生还;一只黄狗拖拉落单的小主人往高处跑而逃过一劫;24岁亚齐妇人抱一棵硕莪树漂流在大海洋6天后获救;赈灾工作上至政府机关,下至民间组织、宗教团体,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国而来的人道援助与义工伸出援手,马不停蹄地在进行救济工作。

无论用如何正面的事实来为祂开脱,祂的确有时是一位令你不会感到舒服妥贴的神,而是一位令你感到为难的神。当你想整理自己混乱的生活时,祂竟让你感受到内里的乱七八糟;你以为可以紧握自己生命的刹那,祂用痛苦来剖开你的生命。祂的名字已说明了部分的事实:「耶和华」可翻译成「祂在进行」、「祂将会」、「祂会继续下去」,因此祂呼召人,要我们冒险,别抱着自己不放,并让自己被破开,让别人的苦境“闯进”我们的生命里头。祂是一位不断吩咐我们向前行,感受一下如何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并且邀请我们继续上路的神。

祂本身也是「异乡客」,用祂在世上的生命阐明自己所说的:「你所救的生命,就是你失去的生命。」一场岁末的浩劫,造成了许多人的生命多了好多破口。祂曾让自己化身为一位摩押的寡妇,如今祂也成为那枯萎、生无可恋的孤儿、落单、活在苦楚与哀伤灾民(的神)?,祂又邀请我们为他们成为「异乡客」,为破口而失去生命。

王牧师

05.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