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不改初衷


撒母耳在以色列历史上传统的灵恩领袖制与君王制交替时期,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清楚知道百姓要求立王是个愚昧的选择,因他们背地里早已拒绝耶和华做他们的王。他也很清楚传统制的领袖与新的领袖制,两个角色之间必然产生潜在的冲突,但他内心深明那个角色应该优先,先知或祭司既是上帝的代言人,「应常提醒君王在所有领域上顺服上帝,并且继续指责君王公然不受约束地滥权」(W. J. Dumbrell Covenant & Creation .pg. 138母耳在临别的讲道(撒上十二章)算是立王的宪章,为列王时期的君王信仰,奠下稳固的根基。

不只如此,撒母耳还直指明,在以色列中作王,跟在周遭国家中作王是截然不同的,先知的声音虽微弱,但对君王的兴衰占了不可或缺的位置。扫罗根本不重视此优先,怨恨撒母耳的「干预」,两次与他冲突。过后膏立了大卫,撒上十五章之后,撒母耳从历史的舞台隐退,转而发展以色列中不可忽视的先知运动,这些先知成为以后以色列人信仰的守护者。

我们都以为撒母耳的去逝(撒上251)使那一股坚定不移先知的声音从此跟他一起消失,那知,他在撒上28章却以「鬼魂」的身份出现,不改初衷并以坚定的声音说出扫罗王最后的结局。撒母耳的一生可以引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来作为注脚。(全诗含意:梅花凋零了,落进泥中,被车轮马蹄践踏成灰尘,空气中那股梅花芳香的气味却仍然长长久久地留存着。)

撒母耳的一生就像是上帝的声音,在现实中被摧折、被销磨,但却还坚持着不可改变的初衷,保持住从未妥协的风骨,使它依然在人性的浮光掠影的黑暗中,画出一道彩虹。

王牧师

24/08/20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